热门搜索词:沉香木雕

首页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
  • 企业文化
  • 产品介绍
    天猫商场 京东商场 联系我们
    • 5
    • 测试场景4
    • 测试场景3
    • 测试场景二
    • 场景测试1
    福州木雕的历史流派

     福州木雕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,它伴随着福州先人铿锵步伐从远古走来,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。从构木为巢到刳木为舟;从揉木为耒到剥木以战。大至殿堂楼阁、佛像雕刻,小至案几陈设、把玩小品,都有福州木雕深沉的痕迹。

          福州木雕发展到明末清初从佛像及建筑、家具等雕刻分支发展供室内陈列、欣赏的雕刻艺术品。时有客居福州的长乐孔某另辟蹊径,利用天然树根疤节,相形度势,巧施刀斧,制成各种典雅古朴的人物及情趣盎然的禽兽,维妙维肖,栩栩如生。他的同乡木雕艺人牛仔和福州象园村木雕艺人等无不受其影响。争相仿效,历数十载之盛。

          随着日月的推移,民俗的演化,技艺的传递,福州木雕发展到明、清,逐步从象园、大坂、雁塔向小坂、王庄、万寿桥、连宅、紫阳、水部等村落延伸。自清以来,从家族世代相传,逐步形成了象园、大坂、雁塔等三支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。

          福州木雕发祥地——市郊象园村,是福州的一个大村,住户约2─3百灶,人口2千余人,分为四甲,也是福州木雕象园流派的产生地。自古以来,雕刻艺人擅长草、虫、花卉、果盘及祠堂神主,庙宇民居建筑雕镂和佛像雕刻等。乡里有大半以上从事木雕行当,过着半农半工的自给自足生活,一般男人平时从事木雕工艺生产,女人耕地,兼顾家庭杂事,男人在农忙时也操劳耕地。过去农村每家每户空闲之地都十分宽敞,到处可见堆集如山的各种木料,这些新到木料先堆集叠放于空旷之地,然后必须挑选分类或锯成坯料,置放于专门储藏场所,以风干定型,使生产后的木雕不致开裂或减少开裂。游客一入村口,就会闻到阵阵木材的清香,沁人心脾,好不清爽。同时从老远也就能听到手工月型斩锯“哗、哗、哗”锯木声和艺人们打坯的“笃、笃、笃”、“嘎、嘎、嘎”那清脆的木锤敲击声,宛如阵阵交响乐,悦耳动听,别有一番情趣。

           继孔某之后,象园大坂等福州木雕艺人都大部转而利用茶树根等雕刻室内欣赏品,很受欢迎,销量大增,产品多出口日本等国。清嘉庆(公元1796年)以来,名手辈出,柯传灿、柯传钟、柯世赐、俞连科、柯世仁、柯昌贺、柯玉开、柯庆元等均是雕刻高手,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,风靡一时。后由于天然木根的原料来源日渐贫乏,影响和限制了福州木雕的进一步发展。这时,福州大坂村的雕佛艺人陈天赐首先以龙眼木为材料,雕刻室内欣赏摆设品,广开了材路,使福州木雕的品种和技艺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创作了不少圆雕人物、“帝王将相”脸谱以及各类动物。

           黄杨木的利用应首推柯世仁,他生于清咸丰年间,曾在清政府办的马尾造船厂当徒工,后改行雕刻花板、神主之类木雕,继而又学雕各类人物,且擅刻罗汉。由于黄杨木生长于高山峻岭,材质结实坚硬,纤维细密柔韧,不易开裂,可精雕细刻。柯世仁首先应用黄杨木作为福州木雕原料,始创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黄杨木圆雕人物作品,并加以推广,使雕刻品种日渐增多。象园木雕艺人柯世仁的草虫、花卉雕刻玲珑细致,人物衣纹柔顺,表情逼真。福建省博物院尚藏其佳作《伏狮罗汉》、《伏虎罗汉》、《弥勒佛》、《男像观音》等。

           柯庆元,别名柿丸,技术全面,技艺精湛,他首创的活动作品名闻海内外,如《划龙舟》、《踏水车》、《太极八卦》等。作品曾参加南京赛会展示,受到十分高的评价,载誉归榕,业内人士都以此为荣。

           象园木雕名艺人还有柯昌贺、柯玉开等。柯昌贺一家原从事雕花及雕塑佛像等,后改变方向从事家具和家居装饰雕刻方向发展,最后从事灯台雕刻。柯玉开学徒有柯志齐,后又传陈河河。陈河河的技艺也十分精湛,得其薪传者有柯敬煊。

          柯经煊擅长传统人物和动物类雕刻,刀法苍劲有力,人物形象出神入化,1936年任福建省工读实验学校雕刻科教员,其徒多有成就。

          现代象园流派的著名艺人有阮宝光、俞运斌、林友舜、柯依斌、阮文瑞等人。阮宝光师从柯经煊,早期以刻老翁见长,继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深造,能大胆吸收现代雕塑及各地民间艺术精华,作品造型新颖,善于刻划人物内在精神,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雕刻艺术家。60年代,象牙雕刻《走雨》、《回娘家》被选送北京团城参加福建工艺美术展览,曾轰动艺坛,被誉为北杨(杨士惠)南阮(阮宝光);1982年黄杨木雕《巫山神女》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,获优秀作品奖,其黄杨木雕《山村行医》被天津市博物馆收藏。其它木雕代表作有《李清照》、《弘一法师》、《牡丹神女》等。其徒阮文光、林学善承其衣钵,均有成就。阮文光现为省工艺美术师,曾任教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,其技艺精湛,精木牙人物雕刻,尤擅观音、东方朔等,黄杨木雕《牛拉炮》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。还有林学善现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福州雕刻研究所副所长,其木雕创作成绩显著,代表作有《达摩》、《宫怨》、《千载之寿》、《创业艰难百战多》、《松高洁》等。

           俞运斌系福建省工艺美术专家、省工艺美术师,50年代中期就被评为福州市名艺人,并被选送往浙江美术学院深造。其学古而不泥古,善把传统技法与现代美术原理有机结合,构思巧、运刀狠、形体准,作品神态逼真,洗练精湛,《蝶神》、《吹箫引凤》、《千手佛》等是其力作。木雕《拔河》于1958年选送全国工艺美展获一等奖,并被上海博物馆收藏。参与大型象牙雕《百万雄师过大江》等现代题载作品创作,广获好评。多件作品获国家、省、市奖项,是福州木雕著名的雕刻艺术家。

           俞运斌在产品创新和刀具创新方面也贡献很大。80年代初,他别出心裁以黄杨木仿制“天然疤”新品种,深受国内外商家、收藏家的欢迎,取得大量的定货。在雕刻刀具的创新方面,俞运斌也在实践中不断改造、革新,与雕刻机修工人一起创造了不少新型刀具,尤其是车坯刀和修光刀以及雕刻机台的更新改造等。

           俞运斌的授艺方式尤其特别,艺徒若捧人物作品请教,他先是摇头,继而挥锤下刀,干脆利索地在人物的头、胸、腰、臀、腿等关键部位猛凿猛击,锤声震耳,木屑乱飞,刀刀恍若入肉入骨。艺徒无不胆寒,总担心精心雕制的作品被损伤了。接着,运斌师才指着似乎已残缺的作品,道出其优缺点和方才下刀定位的原理。顺其刀路深入下去,完工时,艺徒皆惊奇地发现,师傅的刀口刚刚好贴着人物的皮肉,且动态、身段十分完美。其授艺方法令人刻骨铭心,佩服不已。

           俞运斌的学生中林汉钊、陈琼、罗理德、陈良金、郭发柽、江声海、林尔新、林嫩弟 、俞开明等都十分出色。

           象园流派木雕高手林友舜,60年代就被评为名艺人荣誉称号,系高级工艺美术师,擅长仙佛类人物及根雕艺术,作品《东方朔偷桃》、《背桃寿仙》、《立鹤奇姿》等浑厚古朴,饶有趣味。名艺人柯依斌以动物和人物雕刻见长,创作的龙眼木雕《牧童牛》,生动地刻划了牧童与水牛之间融洽的情感,生动之极。

          距象园东一箭之地大坂村是福州木雕大坂流派的产生地,这一带的木雕艺人自古以刻花雕佛称著。著名艺人陈天赐师从象园柯传钟,学得一手超群技艺并加以发展,所雕观音、弥勒、罗汉等佛像,相貌端严,神情兼备,为同行所敬佩。陈天赐的学徒数陈道灿、陈宗祥最出类拔萃。陈道灿发展了仕女、天仙的雕刻艺术,作品重在造型与神态的刻划,仕女身段优美、脸部圆润。遗作有《立像观音》、《坐像铁拐》等。陈道灿学徒有20余人,有成就者有陈祖铿、陈依媄、陈国铿等10余人。

          著名艺人陈宗祥是陈天赐的又一得意学生,擅刻动物,尤精水牛。传说他的学徒黄某,未满师就潜往他地另立门户,因此引发了一场官司。黄某诉其师傅所定艺期7年时间太长,县府即令陈宗祥将其作品带来察看以作定夺,陈宗祥送去一件木刻水牛,置于公案之上,县令乍见那栩栩如生的水牛如向案边走去,大吃一惊,慌忙向前用双手揽住,定神一看却是木刻水牛,当下即判道:“如此神工,甚是了得,7年为徒,何谓以长。入门学艺,汝之有幸,再不潜心,罚杖五十。”最后,判定陈宗祥胜诉,并定大坂村陈派艺期为7年。知县老爷扶“水牛”的故事也就传开了。

           陈依媄于50年代中期就荣获福州市名艺人荣誉称号,后又被评为工艺美术师,是一位造艺很深的木、牙雕刻艺术家。其擅长人物雕刻,尤擅仕女、仙佛的塑造。1955年加入木雕生产小组,后转入木雕生产合作社,继而又转入福州木雕厂。1958年调任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为研究员,同年被派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。他的创作讲究传统与现代结合,理论和实践结合,题材新颖,思想性强。木雕作品《葵花向阳》、《张敞画眉》、《西厢琴韵》、《鲁迅》、《孙中山》等刻工细腻,富有情感。他还创作不少象牙雕刻作品,较出名的有《毛泽东在延安》、《开国大典》、《曹大家》、《拷红》等。陈依媄创作的黄杨木雕《西厢琴韵》,表现相国小姐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,作者精心地刻划那端庄艳丽的莺莺小姐凝神静听的生动姿态,突出了内在情感,为一难得佳作。

          大坂流派木雕现代名艺人中,较为出名的有林亨云、陈炳忠、汪发开等。林亨云早年随其舅父、大坂流派著名艺人陈发坦学习木雕技艺,擅刻动物、人物,刻熊尤佳。曾两度应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。70年代兼攻寿山石雕,1990年寿山石雕《海底世界》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,多次应邀赴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台湾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木、石雕刻技术表演和艺术交流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。

          著名的木雕艺术家陈炳忠是福州木雕大坂流派中的技术中坚,少年时代便操刀学艺,师从叔父陈钟俤。精木、牙人物雕刻,尤以布袋弥勒、穆桂英、关云长最具特色,所刻的弥勒佛笑容可掬,无论立、坐、卧,无不生动传神。木雕作品《五·五加伦炮》、《火线救民》二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。70年代与俞运斌等人联合设计创作了大型象牙雕刻《百万雄师过大江》作品,广受好评。1983年应新加坡佛教会的要求,创作了高达2.5米的樟木雕《释迦牟尼》坐像,受到新加坡高僧诗雨和尚的高度赞赏,现佛像被安放于新加坡佛寺中。1982年陈炳忠创作的木雕《弥勒佛》、《东方朔偷桃》作品与企业其它产品参加全国木雕批量产品质量评比,获全国第一名。1984年创作的牙雕动物类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。

          陈炳忠的高徒有王立忠及其儿子陈东华。王立忠现为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,福州市特级名艺人,精木、牙人物、动物雕刻。其木雕作品多次获奖。曾担任福州象牙宝石工艺厂厂长,多次应邀赴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、澳门等地区表演技艺和艺术交流。

          福州雁塔村原位于象园村东北面,20世纪20年代初,因营建机场,雁塔举村迁至象园西南现址。与象园、大坂成犄角之势。雁塔素为雕花、雕漆之村,艺人们祖祖辈辈擅长漆器花板及建筑装饰图案、家具装饰图案等雕刻,有漆器派之称。

           著名艺人陈良礼,早年从事花饰雕刻,所设计的各种花饰木雕图案,布局奇妙,错落有致。陈良礼授徒10余人,王清清、陈瑞年为其高足。陈隆湘、陈兴春、陈海烺、黄森康是继陈瑞年之后的又一代名家,他们的漆器图案花板、印锦花模、瓶盆器皿垫座的雕镂以及薄雕镶嵌格调清新,不落俗套。著名木雕艺人王清清,不但花饰雕刻技艺精湛,且擅长圆雕人物,所创《叹气弥勒》(又名探手弥),超脱不俗,堪为艺坛一绝,他曾说:“我叹一口气,够后生者食之不尽。”其徒孙陈德和继承师法,并有发展,使雁塔《叹气弥勒》这个品种,历经沧桑而不衰。

           雁塔流派著名艺人陈隆湘,1901年生,早年师从雁塔名师陈依水学习木雕。擅长建筑装饰雕刻、木雕博古、人物圆雕、薄雕、脱胎漆器印锦花模及瓶、盆、盘底座雕镂。技艺精湛,雕工细腻。50年代他创作的作品《瓜蝶》、《屈原》、《浮雕围屏》、《莲花瓶》等曾荣获省、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。60年代与其儿媳刘善宾一道应聘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木雕教员。在校期间,认真传授技术,培养了一大批福州木雕技术人才。陈隆湘的学生中造诣较高的有冯蕉生、高永柯、林兴坦等人。

           雁塔流派名师伍吓水,擅刻动物类木雕,尤精虎、狮。其所刻的虎、狮冲刺腾跃、威严逼人、栩栩如生。

          福州木雕自明、清逐渐形成三个流派之后,也逐渐形成了三个艺术流派的不同艺术特色。

          象园流派(俗称柯派),人物动态逼真,讲求面部神韵,衣纹柔软,有风吹水面波纹之感。动物类品种丰富,人物面具更是独家所有。象园派后起一代,能大胆吸收现代雕塑艺术的精华,讲求人体结构比例,构思巧妙,手法清新,衣纹简练。

          大坂流派(俗称陈派)以人物雕刻为主,作品神形兼备,善于刻划人物内心世界,陈派仕女脸部古典、圆润高雅、温柔多姿。仙佛表情丰富,衣纹飘动有力。武将富有气魄,盔甲花饰变化无穷。

           雁塔流派(俗称漆器派)以与漆器结合的花饰雕刻为主,擅透雕、薄雕及镶嵌,讲求布局和透视,立体感强。刀法灵利,雕镂玲珑剔透。人物雕刻刀路浅薄,衣纹平顺,面部圆润,表情丰富。

           福州木雕自20世纪50年代初始,从个体作坊生产逐步走向合作化道路,从合作小组,生产合作社,继而成立福州木雕厂和福州牙雕厂,最后与福州石雕厂联合成立福州雕刻厂、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。经历了创业、守业、创新、开拓、繁荣、发展的非凡道路。各流派艺人聚集一堂,互相影响,互相交流,使福州木雕各流派艺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,形成了浓厚的福州木雕地方特色。

    下一条:紫檀:寸檀寸金的高贵家具
    上一条:木雕艺术家陈炳忠
    浏览数:1155
    Copyright © 2007-2020  上海华艺堂艺术品有限公司    3419549 位来客
    经营地址:上海市豫园商城华宝楼二楼华艺堂  E-mail:hyt@huayitang.com
    客服:400 661 0009  固话:021-63286910  咨询:13162005589  网址:http://www.huayitang.com  http://www.华艺堂.com  
    沪ICP备08007770号-1沪ICP备08007770号-2

  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402号

    技术支持:上海万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