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熏香点茶,插花挂画”
一直都被称作四大雅事。
作为四雅之首的熏香说的就是香道,
香道中也有闻名于世的“四大名香”
“沉香、檀香、龙涎香、麝香。”
沉香以其深厚的底蕴也被称为“香中之王”,
在中国漫长的香文化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未曾动摇。
随着佛教的传入、皇室的大力推崇,
沉香文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,
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开篇之初,我们先来了解一段历史小故事,看看北宋文坛巨匠苏轼是怎么形容沉香的。
《沉香山子赋》
既金坚而玉润
亦鹤骨而龙筋
惟膏液之内足
故把握而兼斤
沉香盛行于宋代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,在为其胞弟(苏辙)60岁生日而作《沉香山子赋》中,以灿若披锦的文笔,盛赞海南香。
全赋最著名的四句“既金坚而玉润,亦鹤骨而龙筋,惟膏液之内足,故把握而兼斤”,描绘了这尊极品沉水级沉香,堪称举世无双。
历经千年,沉香成为众香之首
中国香文化的发展阶段,可概括为:起始于春秋, 成长于汉代,完备于盛唐, 鼎盛于两宋,普及于明清。
沉香在中国绵延数千年,既代表了一种香文化的传承,也见证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兴衰存亡。
人类喜香是天性使然,国人用香的历史也极为悠久,但是真正细究时间,怕是难察根底,不过,从一些现存的史料中能够得知,沉香在秦汉时期已经在中国出现了。
西汉时期,佛教传入中国,认为每日燃香供奉是对佛祖以及菩萨最高的敬畏。沉香香气清幽淡雅,烟形虚无缥缈,人们认为自己的愿望可以通过沉香的香烟传递给上苍,以达到祈祷的效果,所以沉香成为佛教用香的专供。并且沉香被应用于各个场合之中:官员上朝不仅要随身佩香,还要口含香,免除向皇帝奏事时口中异味;熏衣的香笼也是这时产生的,王公贵族将上好的丝绸衣物熏染上沉香的香气,增添高贵质感,而香气的优劣甚至可以判定个人的等级与阶位。
汉晋时期,“百姓敬鬼神,凭香烟缥缈;贵胄玉临风,赖香送温情。”这点也可以得到体现。
在熏香之风盛行的西汉至三国时期,王公贵族更是离不开沉香的使用,沉香被用于生活、节庆、祭典中。
在生活里,皇帝的宠妃、贵妇要用沉香调制的香料在香堂中沐浴,早晚会在厅堂卧房熏香,在各种宴会庆典中也会燃香助兴,每逢帝王登基册封以及祭祀等重大活动中,也会焚香祭拜天地和祖先,以显虔诚。
完备于盛唐
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“黄金时期”,也是焚香的极盛时期,不仅皇族贵胄喜爱焚香与使用香料,文人对此亦是热衷不已。他们身上散发着香味,浴缸中加了香料,而衣服上则挂香囊。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,公堂衙门里芳香袭人。沉香等香料一般用在佩戴,焚烧和药用这几个方面。
香会斗香
唐中宗时就有一种高雅的聚会,大臣们在会上“各携名香,比试优劣,名曰斗香”。公认焚香“极品”为伽楠;此为沉香,沉香又分四等即沉水香、桟香、黄熟香、马蹄香。“沉水”即为沉香,由此可见奢华到极致的唐代,人们熏香的香料主要是沉香,袅袅的幽香从博山炉中飘出,散发无与伦比的馨香。
日常熏香
唐朝贵族女子亦非常热衷熏香。车是香车,车上有帷幕,真正是香车美人。那个时代的车要用多种香料熏染,是真正的香车。车主的身份有多高贵,乘坐的七香车就有多豪华。回来时,羽扇遮身,再进入装点着华丽花纹的九华帐,出行尽显奢华。
皇帝赐香
唐代皇帝也常向大臣和近侍赠送香料,以示恩宠。文献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唐朝大臣献给皇帝的“谢表”,如张九龄写的感谢唐玄宗的《谢赐香药面脂表》曰:
臣某言:某至,宣敕旨,赐臣裛衣香面脂,及小通中散等药。捧日月之光,寒移东海:沐云雨之泽,春入花门。雕奁忽开,珠囊暂解,兰薰异气,玉润凝脂。药自天来不假准王之术;香宣风度,如传荀令之衣。臣才谢中人,位参上将,疆场效浅,山岳恩深。唯因受遇之多,转觉轻生之速。
品香用具
唐代种类繁多的熏香器中,制作最为精妙绝伦且最富艺术价值的当属“香囊”,一种镂空为花卉和动物图案的空心球,其内平衡架上悬有金属制成的焚香盂,主要用来熏衣被和寝具。过去人们常把这种小巧玲珑的器物称为“袖珍熏球”,这种熏炉精巧玲珑,便于携带,在唐代的族圈内甚是流行。
流风所及,在唐朝社会中无论男女,都讲求名香薰衣,香汤沐浴,以至柳仲郢“衣不薰香”,竟被作为“以礼法自持”的证据。使用香料风气的兴盛可知。
鼎盛于两宋
无香不成药
宋朝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,香品丰富,香药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组成,每天大海上来往运输的香药,几乎占了国民一半的生产总值。据说当年光是“胡椒”一天的运输量就达到8吨。政府设立香药专卖制度,官方垄断香药货源,人们看病,不是抓药,而是开香方。导致‘无香不成药'的局面。
医书《证治准绳》记载,北宋名医孙兆曾用香药使病人起死回生。那病人满脸黑色,懂相术的人说救不活了,而孙兆却说此人原本没有生病,而是恶臭气所熏,必熏极品香材才能救活。于是在病人帐内熏烧劈碎的沉香,第二天病人脸色渐渐明亮起来,不久恢复健康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中 “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”
文人爱香如诗,不可一日无香
宋朝崇文,当时文人人才辈出,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,艺术修养水平普遍高于历朝。
沉香,既可修养生性,又可启迪才思,成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不可或缺之物,引领带动了当时社会浓郁的文人风尚。
吟诗作赋,抚琴听曲,观月赏花,隐居静坐,宴客会友,无不用香。或香炉焚香,或熏香饼,或制柱香,香丸,或印香。
文人雅集有专门的品香、斗香活动,聚会有小童、侍女伺香。家中客厅、卧室、书房,常设有香炉、香具。
出行时,马车上挂着熏香球,一路飘香。
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,就是对当时生活的真实描绘。
普及于明清
明清时期,继承了香文化精致传统,用香的形式更为多样。皇室依旧大量使用沉香,而且崇尚用沉香制作各种文房器皿,但同时也采取了关于沉香的采买政策和海禁政策。
与之前朝代使用沉香的挥霍不同,明代朝廷禁用外国香,违者处罚极为严厉,但允许使用本国香。《广东通志》中记载道:沉香、降真茄兰木香、檀香、乳香、速香、罗斛香、粗柴香、安息香、乌香、甘麻然香、光香、生结香,并书名,不书番香,军民之家不许贩卖存留,私有者限三个月销尽。
大清王朝虽日渐衰败,在使用沉香上也有所节制,除供奉先祖时使用上等沉香之外,皇太后、皇后及嫔妃则每月按照等级发放定量的沉香。但仍有邻邦进贡沉香的记载,《清史稿.暹罗传》记载了进贡品有沉香、冰片、犀角、龙涎香等,朝廷则以人参等回赠。
沉香文化的深层含义
沉香树受风吹雷劈、虫爬蚁咬或人为致“伤”后分泌油脂,经过日积月累,风吹雨打后形成了重要的结晶,成为名贵的高级香料—沉香。一如人生,人生也有缺口,也会有疤。优质沉香的结成通常历经百年甚至千年而成,含天地日月精华,泡茶泡酒皆宜,故而在隋唐之际就有天下第一饮之称,能入通百脉、培元固本。
沉香品性内敛,受伤后才能结香,熏烤后才能释放香气,代表了文人重视内在修养、不喜张扬的风骨。沉香的形成过程含义深刻,例如人也是在受伤之后,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历练,这也是沉香蕴含的一种深刻文化意味。
古代的香是一种妙物,具有美化心灵、陶冶心灵的内涵。中国的香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、民族传统、美学观念、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物品。品香如品人,人间百态,尽在香中。